華菱鋼鐵(以下簡稱“華菱”)是湖南的“頭號”國有企業,位列全國鋼鐵企業前十強,已有60年發展歷史,年產鋼量占全省的85%以上,是湖南工業總體實力的象征。2017年9月14日,在經過一輪停牌復牌后,華菱股價最高攀升到10.26元/股,較復牌前的3.89元/股上漲超過163.75%,市值接近300億元,成為今年第三季度A股市場上的“牛股”之一。看著這一組數據,我們對堅持走振興實體經濟之路有了更深切的體會,對以華菱為代表的湖南實體經濟發展充滿信心。
山重水復,敢問路在何方
華菱有著輝煌的歷史,它的發展凝聚了三湘大地幾代人的心血和智慧。湘潭鋼鐵廠、漣源鋼鐵廠和衡陽鋼鐵廠是1958年國家規劃建設的18家地方鋼鐵企業中的3家,奠定了湖南冶金工業的基礎,也是湖南工業化的重要基石。改革開放以來,三家企業得到長足發展,鋼鐵產量、產品質量、裝備水平、技術力量位居全省工業戰線前列。1997年底,湖南省委、省政府將這3家企業聯合組建為大型企業集團,在優質品牌湘鋼的“華光”牌和漣鋼的“雙菱”牌中各取一字,定名“華菱”集團。1999年,又將鋼鐵主業部分組建為華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,并在深交所上市,股票名稱“華菱鋼鐵”。二十年來,華菱集團年產鋼綜合產能從250萬噸增長到2000萬噸,資產規模從110億元增長到1304億元,凈資產從48億元增長到296億元,年銷售收入從55.4億元增長到837億元。今年,華菱集團在入圍中國企業500強的湘企中蟬聯第一。
前兩年,華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困難。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一季度,全國鋼鐵行業陷入深冬,華菱也未能幸免。2015年全年虧損近30億元,2016年一季度又虧損近10億元;截至2015年底,負債率高達86%,資金鏈隨時有斷裂風險;降成本、去杠桿、分離“三供一業”,企業面臨嚴峻的挑戰。在生存危機面前,華菱何去何從,成了決策者的艱難選擇。
“華麗轉身”,由華菱鋼鐵變身“華菱金控”
2016年初,由于巨大的市場壓力和債務壓力,華菱似乎“山窮水盡疑無路”。此時,資本市場又普遍看好金融板塊。在此背景下,華菱的決策層決定接受與湖南財信金控資產重組的方案。方案的核心是華菱與省屬金融企業財信金控實行資產重組,上市公司退出鋼鐵主業,留下熱能發電業務,并注入財信金控的金融資產,華菱鋼鐵成為“華菱金控”。重組后,上市公司將徹底退出鋼鐵生產主業,華菱將從湖南財信獲得部分現金降低鋼鐵企業的資產負債率,財信將借殼實現整體上市。由華菱鋼鐵變為“華菱金控”,雖是“二字”之變,但實質是上市公司將實現從鋼鐵板塊走入金融板塊。
這一消息向市場披露后,一度讓投資者看好。華菱連續出現了三個漲停板,但這一轉身也在華菱集團內外產生了一系列疑惑:一是華菱集團作為我省工業“長子”,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,躋身全國鋼鐵企業前10強,如果遇到一時困難,就把鋼鐵資產從上市公司中剝離出來,它將在省屬國企中產生怎樣的導向和影響?給市場釋放一個什么樣的信號?一批曾經為華菱改革和發展不懈奮斗的員工對此憂心忡忡。二是華菱一旦退市,未來謀求二次上市幾無可能,將就此失去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、推動發展的機會。三是華菱當年選擇上市,是希望通過公開市場監管來提升企業治理水平和品牌形象。雖然其初衷實現得并不理想,但是否意味著又要重回老路,改由政府將其重新“背”起來。作為全國鋼企十強之一,它在資本市場上將開啟退出實體經濟的先例。
峰回路轉,重回實體經濟發展之路
2016年12月,中央召開經濟工作會議,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,要求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并把振興實體經濟作為2017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。他指出:“我國有13億多人口,老百姓衣食住行用,經濟社會發展物質技術支撐,離開了實體經濟是不行的,世界上哪個國家有這個能力給我們提供。這一點,我們必須牢記在心,千萬不能把關系國家安全、關系國計民生、關系國際競爭力的實體經濟搞虛了、搞少了。”“現在,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困難增大,出現了一種脫實向虛的苗頭。”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一針見血、切中時弊,華菱的決策層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,開始重新審視華菱重組的方案。
從一時看,按照重組方案,華菱可能會降低資產負債率,上市公司從鋼鐵實體企業變成金融企業后,股票短期內可能會受到市場追捧。但從社會意義和企業長遠發展看,這一方案與中央振興實體經濟的要求不符,而且會釋放出湖南最具代表性的國有企業退出資本市場的信號,在市場上形成“脫實向虛”的導向,給全省實體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。華菱正處在改革攻堅、轉型升級的關鍵期,必須進一步凝聚人心,振奮士氣,保持定力,堅定信心。要有越是困難越向前的意志,敢于背水一戰,變壓力為動力,加快走出改革創新的新路。
華菱是湖南唯一的大型鋼企,從產量看,年產2000萬噸優質鋼材,對于7000萬人的湖南省,它不屬于過剩產能。從產品結構來看,華菱生產的薄板、中厚板、汽車板、不銹鋼無縫鋼管都在國內甚至國際市場中居于前列,技術含量高。幾代鋼鐵人為華菱的產品創新升級嘔心瀝血,功不可沒。華菱之所以股價長期低迷,其根本原因還是內部改革滯后,勞動生產率低,以及企業不適當的擴大多元經營,導致效益滑坡。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發展一度出現的偏向,也使股價偏離了正常區間。從金融資產結構分析,財信金控主要依靠的仍然是政府的信用和“特許”,如果沒有這個條件,它的注資也是不現實的。
兩相權衡,華菱經營層在上級證券監管等部門支持下,最終做出堅定抉擇,放棄華菱與財信金控的重組,堅定不移朝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朝著發展和振興實體經濟的方向推進。只要上下堅定信心,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大決策,華菱作為全省最重要的國有企業,一定能實現做優、做強的目標。
一段時間以來,不少上市公司借殼和重大資產重組,都是想方設法將傳統產業置換為房地產等暴利產業或者移動互聯網、金融等新興產業,通過新題材、新概念的炒作,獲得資本市場的高估值、高價格。而此次華菱終止重組,則反其道而行之,充分尊重經濟和產業發展規律,“脫虛返實”,回歸傳統優勢產業,這在資本市場上釋放的是振興實體經濟信號。它對華菱的決策層將又是一場考驗。
柳暗花明,終止重組獲重生
“一石激起千層浪。”今年6月28日,華菱發布擬終止實施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公告后,引起資本市場和社會各方高度關注。起初,各大媒體的報道多以質疑和批評指責為主,有的股民特別是中小股民認為“煮熟的鴨子飛了”,擔憂、質疑甚至憤怒等情緒充斥各大財經網站股吧;一些股票分析師撰文分析上市公司股價會持續下跌。
為了讓廣大股民和社會各界對華菱實際情況有更多了解,對其發展保持信心,從而增強對振興鋼鐵主業的支持,華菱集團首先打響了一場“輿情戰”,先后在各種媒體上發表了“審時度勢,堅守鋼鐵主業”,以及華菱先后參與國家一系列重大工程的系列報道,增進社會對華菱產品結構調整和創新的了解。與此同時,相關部門落實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政策,組織金融部門對華菱實施債轉股等一系列政策。財信金控籌資收購華菱集團持有的相關金融股權,進一步支持其回歸主業。華菱企業所在的市縣,迅即開展了企業“三供一業”的剝離,促進企業深化改革丟掉歷史包袱。這一系列舉措的實施,消除了廣大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疑慮,重拾了投資者的信心。
天時地利人和,華菱終止重組之時,恰逢國內鋼鐵行業推進去落后產能之時,華菱緊緊抓住這一機遇,積極參與和融入“一帶一路”、長江經濟帶、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,聚焦主業創新發展,堅持適應用戶需求升級,瞄準造船、海工、汽車、橋梁、機械、油氣等多個高端細分市場,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,推動生產邁上新臺階。華菱堅持高端轉型和技術創新的成效得到釋放,迎來金融危機以來難得的市場機遇,汽車板、船用鋼板、無縫鋼管、特種鋼等產品銷量大增,經營狀況大為改觀,不僅一舉扭虧增盈,還創下歷史同期最好水平。2017年1至11月,華菱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109億元,利潤52.5億元;前三季度,上市公司華菱鋼鐵實現營業收入560.86億元,實現凈利潤33.11億元,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5.72億元,所有指標均為有史以來最優業績。
與全國26家普鋼行業上市公司進行橫向比較,華菱2017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排名第4位,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和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分別排名第3位和第4位。縱向比較,也可以看到2015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,華菱營業收入排名從第9位上升到了第4位;前三季度凈利潤從2015年的第22位,2016年的第26位,上升到了2017年的第3位。這樣一家省屬國企,如果當初真的退市,現在該多么令人扼腕嘆息!
伴隨著今年良好的發展業績,終止重組工作也圓滿落幕,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。上市公司公告終止重組并復牌以后,連續5個漲停板。在國家和省里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,隨著華菱鋼鐵業績持續改善,股價走勢徹底扭轉,由停牌前的3.89元一路漲至最高10.26元,是今年第三季度A股市場上的第二牛股;其后雖然沖高回落,但是一直都穩定在8.3元左右,比實施原重組方案時的股價最高點6.49元還要高近30%,有力保護了廣大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利益。在終止重組的股東大會上,通過率高達97.76%,其中中小股東贊成率也達到了94.2%。
任重道遠,學思踐悟繪宏圖
正當華菱終止重組方案回歸主業、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加快產品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,2017年7月,中央召開了金融工作會議。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指出:“在經濟高速增長階段,金融業為實體經濟服務有積極動力和有利條件,但在增速換擋階段,相當多的實體產業回報率大幅下降,風險加大,使得金融業缺乏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動力。反過來說,如果實體經濟供求循環不暢,金融業發展也會困難重重。”華菱終止重組就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、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,在落實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振興實體經濟的決策部署中,抓住有利時機,堅持主業不變,利用資本市場的廣闊平臺深入推進供給端轉型升級,暢通實體經濟供求循環,從而既實現實體經濟企業的振興發展,又為金融業的發展扎穩根基。
在華菱成功終止重組后,華菱經營層提出了新的目標:一是勞動生產率提高到人均1000噸鋼的生產水平;二是“三供一業”年底前徹底剝離,資產負債率力爭下降到60%以下;三是成為湖南第一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。當前,華菱已經站在新的發展起點。我們有理由堅信,只要堅定不移沿著深化改革、專注主業、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路子走下去,就一定能夠實現三大目標,真正成為先進優質的鋼鐵企業,為湖南的改革發展作出更大更多貢獻。當然,作為一個老廠大廠,華菱的前進路上仍然充滿艱辛和挑戰,改革有待深化,資產仍需優化。企業要堅持走創新發展的路子,也需要得到社會各界包括廣大股民的更多理解和支持。
“事非經過不知難”,華菱這一輪的改革脫困戰勝了諸多艱難險阻,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局面。只要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堅定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信心決心,就一定能夠振興和發展實體經濟,走出一條從高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路。